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添加到主屏幕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后不久,昆明城里的戎人就来求和了,”姚潜微笑作答,“现在戎军主力回撤,昆明也已移交南蛮,某就来了。”
“戎人的话能信吗?”徐九英给他一个白眼,“要是他们知道你这个主将走了,又杀回来,岂不是浪费了现在这么好的形势?”
姚潜温和地问:“太妃下过象棋吗?”
徐九英没好气地回答:“有话直说,少和我绕弯子。”
“象棋和围棋不大一样,”姚潜一笑,耐心和她解释,“主帅要是被将死了,不管外面形势多好,都算输了。现在的情况和象棋相类。陛下、太后、太妃若是有任何损伤,无论西川打了多少胜仗都没有任何意义。韦使君对监军的判断十分赞同,因此昆明之围一解,即命某入京察看情况。路上陈中尉有信提醒,让我不要急于入京,先到寺中打听情况,没想到正好赶上接应诸位。”
这时太后刚好带着小皇帝走下车,颇有深意地看了姚潜一眼。
徐九英就比太后直接多了,上下打量他:“姚潜,你这奉承人的功夫倒是见长了啊。”
姚潜被她这么说也只是微微一笑,转而言道:“至于西戎,大军已经撤离,南蛮此战也大有所获,心满意足,又还有使君亲自镇守,应当不会有失,请太后、太妃放心。”
“请问我父母……”太后这时插话。
姚潜忙道:“已经到了,正在后面禅房休息。”
太后闻言,将小皇帝交给徐九英,自己快步向他说的地方走去。徐九英见陈守逸正交待寺中僧人照料马匹,想了想,觉得于情于理都应该带小皇帝与顾家两位长辈打个招呼,便向姚潜点了下头,自行牵着儿子的手慢慢跟着太后。
禅室内,两位老人一坐一卧。躺在卧榻上的是位老妇,似乎正在沉睡。坐在旁边照看她的人则是太后的生父顾钧。
“阿爷,阿娘。”太后见到两位老者后,短促地唤了一声,几步就奔了过去。
顾钧连忙起身,张了张口,却又有些犹豫。
太后猜到他的顾虑,柔声道:“在外不好暴露身份,就不要讲究那些虚礼了,像在家时一样唤我就好。”
顾钧称是,转身轻摇妇人:“夫人,婉清来了。”
老妇人被他唤醒,看见站在一旁的太后,挣扎着想起身,却被太后按下。她小心扶着母亲躺回坐到床边,轻轻握着老妇枯瘦的手。三人谁都没有开口说话,眼中却不约而同地有泪慢慢蓄上。
站在门口的徐九英见了这情景,倒觉着不好进去打扰了。
“真感人啊。”陈守逸不知什么时候到了她身后,轻声说了一句。
徐九英听他这语气,以为他又要出言嘲讽,回头瞪了他一眼。可是陈守逸接下来却什么都没说,只是安静地注视着室中的三人。
徐九英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,无意中扫到了床边的矮几。几上有两个水碗和三四个胡饼,却只有最上面的胡饼被掰去了一小块,余下的都完好无缺。
徐九英若有所思,片刻后对陈守逸说:“看来寺里的饮食不合老人家胃口。后面几天都要赶路,不吃饱怎么行?我去问问这里的僧人,看能不能借他们的厨房做点吃的。”
“奴婢去吧。”陈守逸想动,却被徐九英一把按了回去。
她冲着陈守逸翻一个白眼,似乎很不耐烦:“赶了这么久的车,你不累呀?老实待着,帮我看好青翟。”
不由分说地把小皇帝留给了陈守逸,徐九英一路行来,很快就找到一名僧人,问明了厨房位置,又指使他去征得寺中管事僧的许可,并且为她取来灯烛和厨房的钥匙。
香积寺这些年并不富裕,且现在早已过了晚食的时辰,厨房里空空荡荡,灶膛内也不见火星,只有灶台上的箩筐里还剩着十几个胡饼,看形状和顾家二老禅房里是一批出炉的,想来是特意为他们预备的。
徐九英伸手按了一下胡饼,发现这些饼不但又干又冷,而且质地坚硬,心道难怪那二老都没怎么动,只怕他们咬都咬不动。
她翻箱倒柜,最后总算在坛子里找到几斤面粉。拎着面罐想了半天,她决定将这面粉做成一大锅汤饼。
厨房里的水缸半满,外面也有劈好的柴禾。徐九英不客气地搬了好几捆薪柴进来用。她用纸头引火,慢慢往灶台里添柴,又不时又嘴吹风,不一会儿炉中就有火焰渐起,跳动着舔擦锅底。
生完了火,她往锅中加了水,正要开始和面,却听门外有个声音传来: